close
2005/9/22
蒙特梭利(Montessori Method)教育之迷思
 
 

今年的全國幼教界最高殊榮「幼鐸獎」,

由台中市經典幼稚園創辦人, 簡明珠 女士所獲得。

這個幼稚園,以蒙特梭利教學為特色,在幼教界獨樹一格。

 

蒙特梭利教學,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幼兒教育理論。

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方針:

訓練每位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動自發之精神,學習獨立自主行為之教學方式。,

 

在日本時,我曾經參觀過一家,以標榜實施蒙特梭利教育法,遠近馳名之幼稚園。

 

然而,我仍清楚記得參觀當下,我整個人的情緒沉重,紛亂複雜。

 

當日,到了園區,已是上課時間。

但,我以為那天是放假日,因為我聽不到任何聲響。

 

一進去,教室裡確實約二十多位小朋友。靜靜地玩著自己的玩具。

他們還是相互說話的。只是,非常輕聲細語。

僅用彼此聽得到的音量,小聲到讓旁邊的人,幾乎聽不到內容。

 

這情景,讓我感到相常震撼。

這麼小的年紀而已,居然能自制作到如此,超乎我所能想像的。

 

我看到一個小朋友,他想要喝水。所以他走到放水的地點去。

沒有飲水機,只有一個 兩公升 的大茶壺,

(裡面應該只有少量的水吧,否則小朋友是提不動的)

 

他拿起這個大茶壺,先倒了些水,到一個泡茶的小茶壺當中,

接著再將小茶壺內的水,倒進他的小杯子裡。

然後,小心翼翼端著杯子,走回自己座位,坐下後,才開始喝水。

 

光是一個簡單的喝水動作,得花上這麼些道程序。

 

蒙特梭利是採混齡式教學。

也就是說,四歲至六歲的小朋友均同在一個班級上課。

小朋友不必一個個教,天天看著年長的同伴們這樣作,

無形中,自然而然地便學會這些程序。

 

下課鈴聲響了。小朋友走出教室外,「嘩!」地一聲,開始玩耍。

這時候的小朋友,和一般的小朋友沒兩樣,暄鬧吵雜聲震耳欲聾。

 

可是,當上課鈴聲一響,頓時如仙女棒點過似的,

突然全部聲音消失了,整個園區,一剎那間寂靜無聲。

小朋友慢慢地,一個個緩步走入教室。

好比那電影場景中,畫面無預警地被消音,

而你,彷彿有正跨入到另一個空間的錯覺。

 

我眐眐立在原地,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眼前的事實,

不過才幾歲的小朋友,怎能被安排接受如此軍事化般的教育?

 

吃午餐時間了。所有的小朋友桌上,都整齊擺好著餐點。

他們一定很餓,可是,他們不被允許立即享用。

依然慣例,得安靜地聽完老師說些故事,才能用餐。

 

你知道這些小朋友,得望著美味的餐點,忍耐多少時間嗎?

整整半個小時!目的就是要訓練小朋友的耐性。

 

出了幼稚園,我哭了出來。

 

我心疼這些小孩,捨不得他們的純真童稚被強制壓抑。

這些不是小孩,這是被硬逼出來的一個個的機器娃娃啊。

 

蒙特梭利教育法不是只有這些,但其它精髓的部份被忽略,

唯獨這自發自主的部份被放大了;

而之所以被放大,是出於眾多家長的需求。

 

我不大清楚國內幼稚園的蒙特梭利教育法,是否如此這般。

 

但是,假設,有這樣的一個幼稚園,能教育小孩至如此彬彬有禮,

讓參觀幼稚園的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小孩這般工整的修養自律,

是否有很多的家長都趨之若騖呢?

 

有太多家長,覺得規矩禮儀,在學校能被教好,是最求之不得的。

但,他們沒有考慮到,若讓小孩以這樣嚴厲方式教育環境裡長大,

被扼殺了自我,被抹煞了思考的孩子,身心所受到的傷害,

是一輩子也彌補不回的。

 

小孩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大人怎麼作,小孩潛移默化,也跟著這樣作了。

幼稚園是很重要的啟蒙教育,這點無庸置疑;

但,學校所能教導的只是輔助誘導,基礎源頭在家庭。

 

有多少大人,喝水時,就著寶特瓶口順手入嘴?

有多少大人,在公共場所,拿著手機,不顧旁人感受,大聲談話?

有多少大人,在餐廳裡,無視他人存在,吆喝喧囂?

 

我絕對贊成小孩該懂得禮貌。但是,是適當的,不能矯枉過正。

大人不能以身作則,卻要求小孩謙恭有禮,這點明顯地矛盾了。

 

因此,我誠心盼望,身為父母的各位,不要迷失於眼前的假象,

要學習用「心」,用「愛」,來教育關懷自己的小孩,

而不是借助於幼稚園,以強迫脅逼手段,達到所謂的模範禮儀。

 

孩子該學會的,應該還有比禮儀,獨立自主,自動自發更重要的,

 

那就是尊重,體諒和同理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ber媽咪 的頭像
    Amber媽咪

    Amber媽咪

    Amber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